佚名:李叔同油画《半裸女像》的前世今生
1905年7月,李叔同处理完母亲的丧仪不久,即离开天津远涉重洋,前往日本留学。第二年秋天,考入东京美术学校,专攻西洋画,并在音乐学校兼学音乐。学画过程中,他雇了一个少女做模特儿。时间一长,两人产生了感情,遂结为夫妻。1911年年初,李叔同以优异成绩毕业归国。他将日籍夫人安…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云齐天:《时间起源》一一有关宇宙起源的新视角
去年秋天偶然读到一篇哲学文章,Robert Hanna:Hawking’s Final Theory and The Neo-Organicist Turn (罗伯特·翰纳:霍金最后的理论与新有机主义者转向)【1】,从而对Thomas Hertog的On the Origin o…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梁实秋:人若太懒,不如一棵草
勤:人而不勤,无异草木 勤,劳也。无论劳心劳力,竭尽所能黾(mǐn)勉从事,就叫做勤。各行各业,凡是勤奋不怠者必定有所成就,出人头地。即使是出家的和尚,息迹岩穴,徜徉于山水之间,勘破红尘,与世无争,他们也自有一番精进的功夫要做,于读经礼拜之外还要勤行善法不自放逸。且举两个实…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张爱玲:对于不会说话的人 衣服是一种言语
张恨水的理想可以代表一般人的理想。他喜欢一个女人清清爽爽穿件蓝布罩衫,于罩衫下微微露出红绸旗袍,天真老实之中带点诱惑性,我没有资格进他的小说,也没有这志愿。 因为我母亲爱做衣服,我父亲曾经咕噜过:“一个人又不是衣裳架子!”我最初的回忆之一是我母亲立在镜子跟前…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关东行者:读白诗,醉陶然
【行者按:此乃網邊舊文,系年待考。】 樂天的詩中,不少處提及酒和茶,尤以酒著。讀樂天詩越多,對其詩愈愛,概言語平實,凡間俗事皆能入詩,自親切也。值新春將至,念及某地詩友「詩酒聚會」一事,多少有些遺憾,今以一篇談及樂天詩酒的小文,暫遂一時之願。 前些日子,和一位老同學網…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章凝:我是火焰非刀剑 一一 论反革命的贝多芬(一)
一 自上世紀70年代末至今,30餘年來,中國大陸文藝界對貝多芬推崇備至,近乎頂禮膜拜,西方文化巨人陣中,得此殊榮無出其右者。這個文化啟蒙風潮的影響積極,意義非凡,無論如何值得肯定。我個人對於大陸學界有如此多的貝多芬愛好者和知音深感欣慰,在此感謝他們多年來的有益工作。 先禮…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章凝:我是火焰非刀剑 一一 论反革命的贝多芬(二)
二 《第三英雄交響曲》(Op.55),對貝多芬稍有瞭解的人馬上脫口而出,這也是神像製造商們最為津津樂道的,伴之以那個最早來自貝的學生裡斯(Ferdinand Ries)的敘述,如今在音樂愛好者中已盡人皆知的傳奇故事:貝多芬原先計畫將《英雄交響曲》獻給“共和偉人”拿破崙。拿破崙稱…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章凝:我是火焰非刀剑 一一 论反革命的贝多芬(三)
三 談完《英雄》,再來看看其它 — 哦,很遺憾,沒有其它了。《英雄交響曲》之外,貝多芬再沒有任何一部作品,尤其是主要作品,與所謂的“資產階級革命”有著直接的淵源或關聯。當然,受其潛移默化影響的可能性難以排除,但這影響究竟是來自“啟蒙運動”,還是引發于“共和革命”,尚須進一步深入…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章凝:我是火焰非刀剑 一一 论反革命的贝多芬(四)
四 歌劇《菲岱裡奧》(Op.72)。與貝多芬的其它重量級作品相比,《菲岱裡奧》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它是作者一生所作的唯一歌劇,它的成功之路最為艱難曲折,它是作者寫得最苦的一部作品,自稱是“世界上最艱辛的工作”。自1804年開始動筆,到1814年完成最後修訂,十年間幾經刪改嘔心…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章凝:我是火焰非刀剑 一一 论反革命的贝多芬(五)
五 我以為哪一個都是真正的貝多芬,我們現在探討的是究竟應該偏重哪一個。歷史上有兩個截然不同的貝多芬,一個為推翻封建王朝而歡呼雀躍,另一個和帝王將相過從甚密,與封建體系水乳交融。這兩個貝多芬共生於一個矛盾統一體。不錯,貝多芬是一個啟蒙主義者,政治觀念進步且成熟,正義、平等、自由等…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章凝:我是火焰非刀剑 一一 论反革命的贝多芬(六)
六 貝多芬題獻給魯道夫大公15部作品,其中Opus作品11件,WoO作品4件,幾乎占其出版物的十分之一。考慮到他的約一半作品沒有題獻人,這個比例就更高。其中名作計有《第4鋼琴協奏曲》(Op.58)、《皇帝鋼琴協奏曲》(Op.73)、《槌子鍵琴奏鳴曲》(Op.106)、《第32鋼…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章凝:我是火焰非刀剑 一一 论反革命的贝多芬(七)
七 18、19世紀兩百年,乃西方古典音樂空前絕後的全盛期,大師巨匠接踵而至相繼亮相,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數十年。以他們各具特色的精品傑作,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燦爛輝煌的不朽印記。粗略而論,歐洲音樂於此期間的總體發展脈絡,近似一個漢語的“山”字形狀。此山左峰為18世紀上半葉以…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章凝:我是火焰非刀剑 一一 论反革命的贝多芬(八)
八 17世紀末至今,“革命”一詞在世界範圍內長盛不衰,家喻戶曉婦儒皆知,始終是一個社會時髦字眼,為各種政治勢力所利用,其概念內涵逐漸被扭曲混淆。特別是在近、現代中國,“革命”口號而非實際行動早已淪為黨派之爭的工具,成為迫害對立面以達成個人或利益集團營私目的的武器,和愚弄教唆、控…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章凝:我是火焰非刀剑 一一 论反革命的贝多芬(九)
九 答案為否。縱觀貝多芬的一生,大體而言,感情的他始終對帝王們抱有某種好感、幻想和期待,雖然理智的他對後者也時有抨擊與批判。因為社會地位的巨大差異,他不能像和眾多貴族那樣與帝王們建立起如魚得水的直接關係,但幾十年間兩者之間的多次良性互動,一清二楚地揭示了貝多芬對於帝王們的階級立…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章凝:我是火焰非刀剑 一一 论反革命的贝多芬(十)
十 人間帝王終究也要上天堂或者下地獄,且走第二條道路的居多。威廉二世在與貝多芬見面的次年薨去,但二人的緣分卻沒有就此終結。事情發生在10多年後的1810年左右,並非空穴來風,維也納坊間流傳著一個令人震驚的奇聞:我們的音樂大師貝多芬原來是一個私生子,他的親生父親是某位普魯士國王。…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章凝:我是火焰非刀剑 一一 论反革命的贝多芬(十一)
十一、 18世紀上半葉,當時的荷蘭共和國(Dutch Republic)所屬小城梅赫倫(Mechelen,位於布魯塞爾東北約22公里處)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音樂人才,擅長男低音、管風琴和合唱指揮等 — 皆教堂及宮廷儀式所需技能,年僅21歲即任職利瞿(Liege)大教堂的合唱團指揮…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章凝:我是火焰非刀剑 一一 论反革命的贝多芬(十二)
十二、 按照著名貝多芬研究學者梅納德‧所羅門(Maynard Solomon)的說法,貝多芬“假貴族”身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其維也納藝術生涯的起點,也就是他初來乍到音樂之都的1792年。果真如此則非同小可,因為隨後這個“騙局(deception)”或是被人精心維護著,或是為人隨…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章凝:我是火焰非刀剑 一一 论反革命的贝多芬(十三 全文完)
十三 貝多芬一生未婚,一生未訂婚,但戀愛史豐富多彩廣為人知,對手幾乎清一色為貴族美少女,僅芳名伴隨著他被載入音樂史冊的就不下兩位數,除了貝多芬研究學者沒人能記得清。魏格勒說:“貝多芬從未脫離於愛情之外。”裡斯說:“他經常陷入愛情之中,但僅能保持很短的時間。”他們的證詞作為第一手…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张爱玲:写什么
有个朋友问我:“无产阶级的故事你会写么?”我想了一想,说:“不会。要么只有阿妈她们的事,我稍微知道一点。”后来从别处打听到,原来阿妈不能算无产阶级。幸而我并没有改变作风的计划,否则要大为失望了。 文人讨论今后的写作路径,在我看来是不能想象的自由——仿佛有充分的选择的余地似的…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杨绛:人各有命,命不讲理
钱锺书夫妇 神明的大自然,对每个人都平等。不论贫富尊卑、上智下愚,都有灵魂,都有个性,都有人性。但是每个人的出身、遭遇和天赋的资质才能,却远不平等。有富贵的、有贫贱的,有天才、有低能,有美人、有丑八怪。凭什么呢?人各有“命”。“命”是全不讲理的。孔子曾慨叹:“命矣夫!斯人也…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