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CND刊物和论坛 »名家欣赏
Browsing all 37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木心:《上海赋》之【弄堂风光】

 旧日里的上海弄堂风光 北京的胡同,最初的感觉是两边垣墙之矮,令人顿悟武侠的飞檐走壁不可不信可以全信。脚下的泥路晴久了就松散如粉,下雨,烂作长长的沼泽,而矮墙多年不刷石灰,病恹恹地连过去连过去,连过去。门,像是开着,像是栓着,从隙间望进去,枯索的四合院之类,有槐、榆等等,树…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


蓝凰、屏营:在”小时代”思考”大问题”—— 一位长者关于未来的6个寄语

巴金老人晚年曾经说过一句非常心酸的话:"想走进一个房间,却走进了另一个房间"。 求之而不得,是上一代五四人真正的悲哀。 如果说今天的知识分子中,还有秉承五四传统且身体力行者,钱理群先生便是这不多的人中的一个,也正因此,在"小时代"想"大问题"的他,时常与这个时…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


【华夏文摘】熊伟:《金书人物印谱》欣赏例举

科学史家戈革先生酷爱治印又喜欢读武侠小说,为金庸的小说人物刻印,成就《金书人物印谱》(以下简称《印谱》),收印约1578方。可惜《印谱》未能像预期那样顺利出版。 治印是小众艺术,不过确是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如果用计算机的语言,印的构成也可分为硬软两个部分。硬件的部分是指印的…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

钱理群:鲁迅笔下的九类知识分子

一、帮闲、帮忙、帮凶与扯淡 鲁迅讲,中国统治者只在两种情况下关心到中国知识分子或者需要知识分子。第一种情况,统治者刚刚掌权时,“偃武修文”,需要知识分子来加以粉饰,此时知识分子扮演歌功颂德的帮闲角色。 在统治发生危机,无计可施时,病急乱投医,统治者开始垂听知识分子的“…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

王小波:有与无

我靠写作为生。有人对我说:像你这样写是不行的啊,你没有生活!我虽然长相一般,加上烟抽得多,觉睡得少,脸色也不大好看。但若说我已是个死尸,总觉得有点言过其实。人既没有死,怎么就没生活了呢? 笔者过着知识分子的生活,如果说这种生活就叫做“没有”,则带有过时的意识形态气味——要知…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


苗炜: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无意义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米兰·昆德拉与我们」 昆德拉形式上最成熟的三本小说,都采取了统一的格式,七个章节,叙述与议论交替进行,所以我这篇纪念文章也分为七个段落。昆德拉死了,我们给他找点儿意义。 01  阅读  1988年秋天,我在北师…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

丰子恺:阿咪

丰子恺有“民国第一猫奴”之称 阿咪之父是中国猫,之母是外国猫。故阿咪毛甚长,有似兔子。想是秉承母教之故,态度异常活泼,除睡觉外,竟无片刻静止。地上倘有一物,百玩不厌。人倘理睬它一下,它就用姿态动作代替言语,和你大打交道。此时你即使有要事在身,也只得暂时撇开,与它应酬一下;即使有…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

梁实秋:旅行中需要一个合意的伴侣

我们中国人是最怕旅行的一个民族。 闹饥荒的时候都不肯轻易逃荒,宁愿在家乡吃青草啃树皮吞观音土,生怕离乡背井之后,在旅行中流为饿莩,失掉最后的权益——寿终正寝。 至于席丰履厚的人更不愿轻举妄动,墙上挂一张图画,看看就可以当‌‌“卧游‌‌”,所谓‌‌“一动不如一静‌‌”。…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


林语堂:我于秋是有偏爱的

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一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 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


木心:人生不如梦一一鲁迅之后,张爱玲的敏锐

她是乱世的佳人,世不乱了,人也不佳了——世一直是乱的,只不过她独钟她那时候的那种乱,例如“孤岛”的上海,纵有千般不是,于她亲,便样样入眼。 她的文学生命的过早结束,原先是有征兆可循的,她对艺术上的“正”和“巨”的一面,本能地嫌弃,而以“偏”和“细”的一面作为她精神的泉源,水…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

托马斯·霍布斯:谈人性

托马斯·霍布斯说:人类之所以能够共同生活在一起,显然是为了追求无止境的幸福。而这种幸福的实质就是欲望从一个目标到另一个目标不断地被满足,达到前一个目标只不过是为了为后一个目标铺平道路罢了。 01.人不能接受比他地位低的人的恩惠,施惠者同样不能施加超过受惠者所能承受范围的恩惠…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

苏童:夏天的一条街道

街上水果店的柜台是比较特别的,它们做成一个斜面,用木条隔成几个大小相同的框子,一些瘦小的桃子,一些青绿色的酸苹果躺在里面,就像躺在荒凉的山坡上。水果店的女店员是一个和善的长相清秀的年轻姑娘,她总是安静地守着她的岗位,但是谁会因为她人好就跑到水果店去买那些难以入口的水果呢?人们因此…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

林语堂:别把争脸当成人生的第一要义

中国人的脸,不但可以洗,可以刮,并且可以丢,可以赏,可以争,可以留,有时好像争脸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甚至倾家荡产而为之,也不为过。在好的方面讲,这就是中国人之平等主义,无论何人总须替对方留一点脸面,莫为已甚。这虽然有几分知道天道还好,带点聪明的用意,到底是一种和平忠厚的精神。在不好…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


【华夏诗苑】陶镒万:〔鹧鸪天〕刘柳韦柳韩柳连

刘柳韦柳韩柳连。沉舟侧畔过千帆。无人野渡舟横兀。草色遥看近不然。 三联主,柳宗元。满腔抱负化云烟。一声欸乃山河绿。独钓孤舟江雪寒。 【注】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

张爱玲:洋人看京戏

用洋人看京戏的眼光来看看中国的一切,也不失为一桩有意味的事。头上搭了竹竿,晾着小孩的开裆裤;柜台上的玻璃缸中盛着‌‌“参须露酒‌‌”;这一家的扩音机里唱着梅兰芳;那一家的无线电里卖着癞疥疮药;走到‌‌“太白遗风‌‌”的招牌底下打点料酒……这都是中国、纷纭,刺眼,神秘,滑稽。多数的…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


杨绛:孟婆汤

我登上一列露天的火车,但不是车,因为不在地上走;像筏,却又不在水上行;像飞机,却没有机舱,而且是一长列;看来像一条自动化的传送带,很长很长,两侧没有栏杆,载满乘客,在云海里驰行。 我随着队伍上去的时候,随手领到一个对号入座的牌子,可是牌子的字码几经擦改,看不清楚了。我按着模…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

虞山:乐观,潇洒度晚年一一读诗偶得

老了,上无老,下有小。小已经长大,不用你照看了,他们倒有时会来照看你。暂时我无有病痛,尚能自理。空闲时间就是东看看,西看看,和老朋友,老同学聊天。最多的议题就是怎么过日子。很多人和我一样,认为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乐观,要潇洒度日。 我们小时候,戴着红领巾,唱着的歌是:“我们是…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


林语堂:危难中的度量,成就一个人的伟大

人生有时颇感寂寞,或遇到危难之境,人之心灵,却能发了妙用,一笑置之,于是又轻松下来。这是好的,也可看出他的度量。 古代名人,常有这样的度量,所以成其伟大。 希腊大哲人苏格拉底娶了姗蒂柏。她是有名的悍妇,常作河东狮吼。传说,苏氏未娶之前,已经闻悍妇之名,然而苏氏还是娶她…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

滕晨:谈《哀郢》

《哀郢》是屈原名下的诗集《九章》中的一篇。它和《国殇》是屈原的所有作品中最美的两首诗。关于它的创作原因,自古以来一直有不同看法。为了便于分析和讨论,我把诗断为前四十句,中六句,中十四句,和后六句四个部分罗列如下: (前四十句)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

张爱玲:歌剧这样东西是贵重的

我不大喜欢音乐。不知为什么,颜色与气味常常使我快乐,而一切的音乐都是悲哀的。即使所谓‌‌“轻性音乐‌‌”,那跳跃也像是浮面上的,有点假。譬如说颜色:夏天房里下着帘子,龙须草席上堆着一叠旧睡衣,摺得很齐整,翠蓝青布衫,青绸裤,那翠蓝与青在一起有一种森森细细的美,并不一定使人发生什么…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
Browsing all 37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