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弗洛伊德和受虐狂
我说过,以后写杂文要斯文一些,引经据典。今天要引的经典是弗洛伊德。他老人家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有点歇斯底里——这真是至理名言! 所谓歇斯底里,就是按不下心头一股无明火,行为失范。谁都有这种时候,但自打十年前我把弗洛伊德全集通读了一遍之后,自觉脾气好多了。 …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王小波:奸近杀
不知为什么,傻人道德上的敏感度总是很高,也许这纯属巧合。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在聪明人的范围之内,道德上的敏感度是高些好,还是低些好。 在道德方面,全然没有灵敏度肯定是不行的,这我也承认。但高到我这位朋友的程度也不行:这会闹到鸡犬不宁。 《廊桥遗梦》上演之前,有几位编辑…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李培禹:留恋的张望 —— 写给离世廿载的王洛宾
蓦然回首,王洛宾先生离开我们整整20个年头了(注:文章写于2016年)。我谨以笨拙的笔,完成这篇早该写出的文章,了却一桩心愿,告慰洛宾老人。 1995年夏天,82岁的“西部歌王”王洛宾在北京度过了他艺术生涯60周年的喜庆日子。在那段日子里,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老艺术家…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余英时:我走过的路
我求学所走过的路是很曲折的。现在让我从童年的记忆开始,一直讲到读完研究院为止,即从1937年到1962年。这是我的学生时代的全部过程,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1937—-1946年,乡村的生活;1946-1955年,大变动中的流浪;1955—1962年,美国学院中的…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刘晓波:审美与人的自由
【这是一篇目前在网上搜不到的名作,我是一字字输上去的,与博友一起分享。版主:幽冬】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的这句名言道出了人类在现实世界中难以改变的宿命。 客观规律从不顾及人的主观愿望,或服从,或毁灭,人类别无选择;物理法则总是以冰冷的面孔回敬…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巫宁坤:翻译大师戴乃迭
1998年10月巫宁坤夫妇到北京杨宪益家做客。左起:巫夫人李怡楷、戴乃迭、杨宪益、巫宁坤 去年十月回北京,曾专程前往友谊宾馆探望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久别重逢,自然感到格外温馨。可是看到乃迭病体支离,想到她多年来的惨痛遭遇,连一句安慰的话也说不出口。万里之外听到她于十…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王小波:优越感种种
我在美国留学时,认识不少犹太人——教授里有犹太人,同学里也有犹太人。我和他们处得不坏,但在他们面前总有点不自在。这是因为犹太教说,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换言之,只有他们可以上天堂,或者是有进天堂的优先权,别人则大抵都是要下地狱的。 我和一位犹太同学看起来都是一样的人,可以平等…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华夏文摘】郑力刚:急管繁弦,新绿溅溅【1】
————学习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三乐章有感 在被称为键盘音乐的《新约》【2】的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中,d小调奏鸣曲(第十七)【3】,作品31号第二,是很特殊的一首。这首俗称为《暴风雨》的奏鸣曲,是贝多芬创作生涯中期的作品,构思和完成于1801-1802年之间。时3…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朱圣源:伏尔泰简介
伏尔泰是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潮流引领者。他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旗手和统帅。法国大革命也是受他思想的影响。他留下了大约 700 篇著作和 20,000 多封信件。 他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父”。1778年伏尔泰去世。雨果在纪念伏尔泰去世100年时发表的演讲中说:“让我们向这个人讨教,…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梁实秋:吃相
一位外国朋友告诉我,他旅游西南某地的时候,偶于餐馆进食,忽闻壁板砰砰作响,其声清脆,密集如联珠炮,向人打听才知道是邻座食客正在大啖其糖醋排骨。这一道菜是这餐馆的拿手菜,顾客欣赏这个美味之余,顺嘴把骨头往旁边喷吐,你也吐,我也吐,所以把壁板打得叮叮噹噹响。不但顾客为之快意,店主人听…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刘晓波:审美与人的自由
【原注:这是一篇目前在网上搜不到的名作,我是一字字输上去的,与博友一起分享。版主:幽冬】 刘晓波(1955.12.28. - 2017.7.13.)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的这句名言道出了人类在现实世界中难以改变的宿命。 客观规律从不顾及…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朱戟影:如果它未惊艳到你,一定是没用巫宁坤译本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新电影《星际穿越》里,迪伦·托马斯的这首诗不时地在影院里回响。 迪伦·托马斯1914年10月27日生于英国南威尔士的斯温西(Swansea),20岁时就出版了诗集。他没有固…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梁实秋:旅行中需要一个合意的伴侣
我们中国人是最怕旅行的一个民族。 闹饥荒的时候都不肯轻易逃荒,宁愿在家乡吃青草啃树皮吞观音土,生怕离乡背井之后,在旅行中流为饿殍,失掉最后的权益——寿终正寝。 至于席丰履厚的人更不愿轻举妄动,墙上挂一张图画,看看就可以当“卧游”,所谓“一动不如一静”。…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余英时:中国知识人的「心史」一一序巫宁坤《一滴泪》
右起余英时、巫宁坤 大约十年前,我便读了《一滴泪》的英文原本A Single Tear。当时感受很深,至今犹在记忆中。这是我读到的第一部「右派分子」的自述。运用高超的文学剪裁,把二、三十年的苦难——从个人、家庭到亲友——生动地勾勒了出来。作者文笔的流畅自然,显示出他在英美文…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莫言:控制贪欲最有效手段是法律
人类社会闹闹哄哄,乱七八糟,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看上去无比的复杂。但认真一想,也不过是贫困者追求富贵,富贵者追求享乐和刺激——基本上就是这么一点事儿。中国古代有个大贤人司马迁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中国的圣人孔夫子说过:“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人之…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王小波:救世情结与白日梦
现在有一种“中华文明将拯救世界”的说法正在一些文化人中悄然兴起,这使我想起了我们年轻时的豪言壮语:我们要解放天下三分之二的受苦人,进而解放全人类。对于多数人来说,不过是说说而已,我倒有过实践这种豪言壮语的机会。 1970年,我在云南插队,离边境只有一步之遥,对面就是…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朱自清: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王小波:荷兰牧场与父老乡亲
我到荷兰去旅游,看到运河边上有个风车,风车下面有一片牧场,就站下来看,然后被震惊了。这片牧场在一片低洼地里,远低于运河的水面,茵茵的绿草上有些奶牛在吃草。乍看起来不过是一片乡村景象,细看起来就会发现些别的:那些草地的中央隆起,四周环以浅沟;整个地面像瓦楞铁一样略有起伏,下凹的地方…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吴道平:人神之别一一《天使的精确性》介绍之二(上)
一. 前言 本文是介绍Egginton(2023)的第二篇,对应于那本书的第二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第四个二律背反的延伸讨论。康德的第四个二律背反探讨人类是否能够通过逻辑推理来确定一个必然绝对的存在,对基督教来说,就是上帝。康德指出,从纯粹理性角度来看,无…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吴道平:人神之别一一《天使的精确性》介绍之二(下)
三. 阿莱夫之谜 学过集合论的读者都熟悉一个字母א,读如“阿莱夫”。这是希伯来语书写系统字母表的第一个字母。集合论用这个字母来表示无穷集合的基数,即无穷集合的大小。表示自然数集的基数,表示实数集的基数。希尔伯特(Hilbert) 1900年提出的23个未解数学问题的第1题,… 继续阅读 →
View Article